2024-01-19 03:26:42 | 玩车网
现在的汽车市场大方向都在朝着电动化发展,不管是随波逐流,还是看重新能源汽车的绿牌、低用车成本等优势,如今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也是越来越多,其中女性开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燃油车时代可能很多消费者都会喜欢
MINI
品牌,但是MINI品牌电动化之路还在铺垫,
smart
就几乎成为了轻奢女性唯一的选择。
smart品牌早已经推出了旗下的第一款纯电动车smart精灵#1,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全新smart精灵#3作为品牌旗下的第二款车型,也是品牌至今为止尺寸最大的车型,所主打的”全球新奢轿跑
SUV
”标签,带给了人眼前一亮的全新体验。今天大咖也拿到了最新的试驾车,一起来看看它的表现又如何吧?
设计一直都是smart品牌强调的重点,更是打开女性消费市场的敲门砖。全新smart精灵#3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不再迷你,以往精品车的定位如今更多朝着主流家用的方式进化。
外观方面,全新smart精灵#给人一种非常灵动的感觉,全身上下几乎是以十分圆润饱满的线条刻画。前脸采用了封闭式的格栅设计,贯穿式的大灯组与两侧“鲨鱼鼻”的设计,呈现了一种可爱近人的既视感,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同时,前脸下方有着长方形的格栅,
车身侧面,全新smart精灵#3采用了溜背的线条设计,翼子板处还有硕大的smart标识。隐藏式门把手、空气动力学轮圈造型都是既保证整车和谐风格又能降低车辆风阻的设计。侧面的的离地间隙较低,所以看上去并不像是一台
SUV
,更像是一台
两厢车
,因此在驾驭的时候更要谨慎,避免发生底盘磕碰的情况发生。
车身长宽高为4400/1844/1556mm,轴距也达到了2785mm,整体尺寸要比精灵#1大一圈,能带来更好的乘坐空间。车尾的贯穿式尾灯与头灯相呼应,点亮之后的科技感还是非常足的,还带有小尺寸扰流板与扩散器,进一步营造了新车的运动氛围。
和smart精灵#1一致,全新smart精灵#3也带有
奔驰
设计的标识,无论是社交属性还是品牌价值方面都要比一般车型更胜一筹,这一点对想入手一台有格调的智能纯电
SUV
的消费者而言是非常合适的。
内饰方面,全新smart精灵#3尽显精致和豪华,新车延续了家族式的设计语言,中控台依然采用由9.2英寸仪表屏+12.3英寸悬浮式中控屏组成的传统双的T型布局,并配备了10英寸HED抬头显示。整个内饰覆盖了大量的镀铬、真皮包裹,
值得一提的是,精灵#3的语音助手形象,从原先精灵#1上的小狐狸变成了猎豹,也更符合新车的运动定位。全新smart精灵#3的车机设计也是与整车的形象相得益彰,并且功能性和操作流畅度可圈可点。
在很多消费者关心的后排空间方面,全新smart精灵#3的后排空间表现有些略显局促。以1.75米的身高为例,将前排调整正常的驾驶坐姿后,后排腿部和头部空间并没有多大的优势,仅仅能满足一般的乘坐需求,并且由于安放电池的缘故导致地台偏高,不过好在后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能进一步拓展使用空间。
全新smart精灵#3的后备箱空间的利用率并没有做到很大,整体感觉不像是一款紧凑型
SUV
的水平,只能满足日常的一些装载需求。
动力方面,smart精灵#3提供单电机后驱与
双电机四驱
版,其中后驱版的最大功率为272Ps,峰值扭矩343N·ms;四驱版的综合最大功率为428Ps,峰值扭矩543N·m。主打性能的BRABUS版,在四驱版的基础上调整了电机的输出模式,实测中零百公里加速能轻松跑进4s,即便在性能车当中也是非常强悍的存在。
smart精灵#3开起来就是一款非常灵动的电动车,驾驶坐姿和普通
SUV
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视野却变得十分开阔。精灵#3的加速感受是很线性而又有力的。新车驾驶模式提供了Eco、Comfort和Sport三种模式,即便是是舒适模式下,smart精灵#3的加速能力就要比很多普通家用车强悍。
得益于电机的大扭矩和较快的反应能力,且即便是到了高速上,smart精灵#3的再加速能力也能够保证变道超车游刃有余。跑得快自然也要刹得住,smart精灵#搭载了高性能制动系统和通风刹车盘,刹车的脚感十分线性自然,对于车辆的制动变得轻松且惬意。
底盘部分,smart精灵#3搭载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传统悬挂组合,即便是高速过弯,悬挂的支撑效果也非常给力,车身侧倾幅度很小,整体底盘十分紧实,悬架快速回弹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表现出了大厂该有的机械调校水平,充沛的动力、迅速的响应和扎实的底盘、精准的转型,这边是smart精灵#3的驾驶核心。
大咖总结
smart在女性用户中一直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得益于新能源动力的加持和全新架构的帮助,smart精灵#3在尺寸和驾驶方面都实现了进化,并且潮流的外观设计依然具备很强的吸引力,辅以精致的驾驶乐趣,更加实用好开的smart精灵#3将会成为不少女性用户的进阶选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SUV大咖,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0年刚刚开年,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再度传来新的消息。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宣布: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正式成立, 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
吉利控股与梅赛德斯-奔驰强强联合,开创全球汽车领域史无前例的合资新模式:“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新模式。
至此,经历了一年多谈判,在各种利益关系中寻找平衡点的smart项目,终于让吉利与戴姆勒深度捆绑在了一起:smart品牌将被注入中国基因,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前景更为明朗。
对半持股“落户”宁波
据官方消息,充分发挥双方在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全球优质资源,建立全新smart品牌运营体系,通过协同实现规模效应。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首批纯电动汽车产品将自2022年起投放市场。
smart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注册资金为54亿人民币,推动smart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各委派3名。
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先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先生。
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先生(Hubert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女士(Britta Seeger),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集团研发和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研发的马库斯·谢弗先生(Markus Sch?fer)。
合资公司决定任命佟湘北先生为smart合资公司全球CEO,他将统筹市场、销售、研发等smart品牌所有业务模块,向smart合资公司董事会汇报。
smart合资公司总部落户宁波,分别在中国和德国设立营销中心。吉利控股将全面参与合资公司全球管理运营,扮演输出综合体系能力的关键角色,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
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型细分市场。
吉利与戴姆勒在smart项目上的合作,得到了双方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对于此次合作细节的确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核心价值和全球影响力,是全球城市出行与时尚交通的领导者。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我们与合作伙伴吉利控股共同筹备数月的合资公司现已蓄势待发。合资公司将在中国及全球市场推出下一代零排放smart电动车型。我们期待双方继续紧密合作,将优秀的产品与服务带给全球客户。”
你来我往擦出火花
吉利与戴姆勒敲定在smart的合作实属不易。一年前,当李书福豪掷90亿美元将吉利的名字与戴姆勒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引起汽车圈舆论的大地震。收购戴姆勒9.69%的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吉利在买买买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吉利斥巨资收购戴姆勒股份,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完成收购后,吉利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便对外宣传并不会通过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而去获得监事会的席位,从而影响戴姆勒的战略。
不寻求戴姆勒监事会职位,那么,李书福这番复杂的金融杠杆操作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李书福也第一时间直言不讳地表达了收购的初衷,他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接下来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合作,也要看双方的意愿,如果戴姆勒有意愿,我们愿意讨论,如果戴姆勒没有意愿,我们也不会。”
而后,戴姆勒也表现出未来有望同李书福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确认过合作的眼神,而究竟在哪个领域敲定合作还有待探讨。结合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大势,汽车新四化浪潮席卷而来,站在风暴眼中的中国市场正积极迎接转型。此外,合资股比放开的浪潮给中国汽车市场带入了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的市场氛围。
在新的机遇期下,让吉利和戴姆勒的合作模式充满了想象。事实上,吉利与戴姆勒就合作事宜也一直进行着接洽谈判。
在权衡了戴姆勒中方合作伙伴的利益以及布局未来发展大势的情况下,戴姆勒将与吉利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定在了不与北汽主题业务冲突的出行领域之上。
2018年8月,作为吉利入股戴姆勒操盘手之一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兼CFO李东辉便对外透露了吉利与戴姆勒合作的最新动向。他表示:“目前吉利已经在与戴姆勒就电动出行、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两个月后,戴姆勒与吉利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汽车头条App了解到,该合资公司总部将设在杭州,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计划在中国的部分城市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使用高端车型将包括但不限于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初期车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S级车、E级车、V级豪华多功能车以及梅赛德斯-迈巴赫轿车,未来也将使用吉利集团旗下高端纯电动车型。
戴姆勒与吉利此前均已在移动出行服务领域展开了业务布局,吉利已在中国本土市场推出了“曹操专车”出行服务,而戴姆勒也为中国47万余名用户提供自由流动式汽车共享服务即行car2go和站点式汽车共享服务Car2Share随心开。
在双方在共享出行领域均有布局的基础之上,通过合作共享出行的方式打开合作局面也在情理之中。此番操作,既充分保证了戴姆勒在华合作伙伴的利益,又迈出了与吉利合作的实质性一步,更为双方接下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以共享出行投石问路之后,双方才在smart项目开始接触。目前,吉利与戴姆勒已经在三个方面确立了合作关系,分别是共享出行、smart项目和参与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的投资。
除了在项目合作上,吉利与戴姆勒在股权方面也早已建立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今,吉利集团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了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
充足准备支撑全球化野心
在一次次的合作接洽中,吉利与戴姆勒双方已然建立了高度的信任。
事实上,吉利早就为全球化步伐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首先,在研发方面,吉利控股集团近十年累计投入了近1000亿元。2018年,全集团研发投入超过210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6.4%。
目前,吉利已经建有全球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和五大造型设计中心体系,共有2万名研发设计人员,支撑吉利控股旗下各品牌发展,其专利总数近2万件;形成了BMA、CMA、SPA及PMA 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覆盖了从纯电到燃油、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车型的全面产品布局需求,极具前瞻性地为互联、安全、新能源、未来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了充分支持。
具体到smart项目上,吉利的准备也极为妥当。首先,吉利将会助力smart完善中国经销网络;吉利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推动smart在中国市场加速发展;未来smart将推出多款车型,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吉利作为引领中国自主向上的领先企业,拥有着征服全球市场的野心,而戴姆勒作为百年汽车品牌,在转型汽车新四化上也态度坚决,双方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未来samrt品牌在双方的合作下或将被挖掘更大的潜力,而吉利与戴姆勒未来更多维度的合作更是可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也许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代表品牌,但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品牌,却一定是能洞察到人心中最本源的需求,不被技术与社会发展所动摇,从而穿越时代周期。比如时尚领域的LV,比如汽车领域的奔驰。
LV凭借精湛的工艺、耐用的品质和始终对时尚的引领,成立169年来一直都是时尚界价值最高的品牌;而汽车的发明者奔驰,140年来同样始终是高质量、高性能、技术领先汽车的代表。两个品牌所代表各自领域的“豪华”,都刻在了品牌的基因里。
但是豪华的定义,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解释。如果说LV和奔驰都代表了一种经典的豪华,那么两大集团旗下的Marc Jacobs和smart就是代表了“新奢”。尽管两者的历史并没有百年之久,但并不妨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有清晰的认知,所构建的用户心智同样深入人心。
提到smart,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不是多少马力、多少尺寸、多少配置这些“俗事”,而是会在脑海中首先生成一个清晰的印象:smart是一辆精品小车,开smart的人一定是一个潮人。smart一直是这样认为的,smart的用户一直也是这样认为的。
你也许看到很多品牌在油电转型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动作变形,但smart全面焕新成为一个电动品牌后,smart过去25年的历史,非但没有成为包袱,反而让焕新后的首款车型smart精灵#1快速取得了好的市场表现,成功踏出了第一步。而在今年上海车展首发,并于6月开启交付的第二款车型smart精灵#3,又以轿跑SUV的造型和更加激进的性能,再次强化了smart的品牌烙印。
为什么smart可以在全面焕新后,无缝对接电动时代?smart的品牌打造,在今天内卷的新能源行业中又能提供哪些启示?在这个时间点,我们想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smart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
真正拥有品牌,在汽车行业绝非易事。但smart,可能是汽车行业中少数几个拥有全球公认鲜明标签的品牌。
25年前,smart的诞生就是用创新的构想去解决城市拥堵与环境污染,并且彻底突破了市场对于车辆价格与尺寸的固化认知,成为用户心目中兼具功能、精致与个性的潮流单品。
25年后,smart变的是驱动方式,是产品设计,但不变的是品牌价值观,以及用户选择smart的理由——这个理由,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机械与价格。
举一个小例子,去年smart精灵#1上市后,用户来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特斯拉Model 3的潜客转化而来。如果以传统对标的眼光来看,smart精灵#1无论是尺寸、形态乃至价格,和Model 3似乎都不算是竞争对手。但最终选择smart精灵#1的用户也很直接,就是因为它是一台smart,一台品牌认知没变,但是更符合功能需求的smart。
焕新之后的smart,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毫无疑问还是品牌。品牌代表了清晰的认知,代表了用户可以“无视”参数直接做出选择,代表了可以实现消费价值观和创新元素的引领,也意味着smart在产品定义上,不需要有太多的纠结。
smart两款车型smart精灵#1和全新smart精灵#3,主力销售车型都是瞄准了目前纯电动渗透率还不算高的20-30万元区间——这个价位的消费者,在更多考虑综合用车场景的情况下,很难选择一台纯电动车。但是,在独特的“新奢”品牌调性支持下,smart在“得房率”很高的车身尺寸里,融入更多性能、智能、潮流文化标签,填补了这个价格区间里精品小车的市场空白。
反过来,消费者也可以清晰地从产品价值中,对smart“新奢”的品牌调性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比如全新smart精灵#3在造型上,不仅拥有与顶级运动型车相同的低趴宽体比例,而且采用了相比棱线设计成本更高的大曲面冲压设计,你可以一眼看出与奔驰EQ甚至迈巴赫一脉相承的关系。玩车网
比如在全新smart精灵#3车里,不仅拥有撞色缝线、座椅铆钉、涡轮式空调出风口等代表新奢运动格调的设计,还有大量成本并不低于真皮,但是更年轻、更创新的真空电镀工艺INS膜片内饰件。
比如全新smart精灵#3最快3.6秒的零百加速水平、50:50的前后配重比、5.5米的最小转弯半径、高达82.7km/h的麋鹿测试成绩,稍微了解一点车辆机械知识,就知道这些成绩代表着一台顶级民用车型应有的水平。
再比如,smart可能是目前提供车漆颜色选择最多的电动车,全新smart精灵#3拥有9种车身颜色、15种外饰颜色组合、5种内饰主题、4种轮毂样式,和这25年来的smart都是一样的配方。
所谓的“新奢”,事实上是smart一直在“新”和“奢”寻找最佳的平衡,既要代表年轻人群追求精致高级的状态,也要具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先锋创新。此前的smart在这点上一直做得很好,而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出现,更能让smart的品牌初心得到更多的灵感,从而创造出更加新奇的体验。
这是smart能够在卷无止境的中国纯电市场,快速建立消费心智的核心原因,是难以被竞争对手的性价比策略影响的主要因素。
规模,是smart厚积薄发的表征
当一个品牌不缺用户认知、不缺核心技术、不缺市场口碑时,销量规模的实现就是一个证明事情做对的结果。
今年1-6月,smart在国内交付超过2.35万辆,其中6月交付辆环比增长近46%,在20-30万元纯电市场的份额,已经排在了所有品牌的第四名。而这距离smart精灵#1开启交付,才刚刚过去了9个月。随着全新smart精灵#3在6月开启交付,smart月交付量势必继续走高。
值得一提的是,smart官方曾透露,smart精灵#1的用户中超过70%是女性用户,这比此前燃油车时代smart的女性用户占比还要更高。而在第二款车型全新smart精灵#3上,情况可能将有所改变。全新smart精灵#3稍大的尺寸、轿跑SUV的造型、更强的性能与驾控,让它吸引了更多的男性用户。在smart精灵#1以家庭增购为主的销售结构基础上,个人用户的比例相信也会增加。
而随着smart用户规模的快速壮大,渠道与服务的支持就显得愈发重要。自去年7月全球首家smart旗舰中心在成都开业以来,今年上半年杭州、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smart旗舰中心相继落地,每一家旗舰中心都结合了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色,为smart的用户提供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加速区域用户对smart品牌格调的认知。
与此同时,包括旗舰中心、零售展厅、服务中心在内的160余家独立渠道,已经在全国超过40座城市建立起来。快速而扎实的渠道布局,是全新smart精灵#3上市20天便开启全国同步交付的关键条件。而到今年底,smart的全国渠道布局预计将超过200家,覆盖国内60余座城市。
同时,smart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了服务品牌“smartcare”。不同于传统豪华品牌在服务上强调“尊享”,smart更看重用户的真实需求,并用更自在、更精准、更具有乐趣的服务,去满足用户对于服务的需求。
销量规模的壮大,所以靠更多的渠道和更标准化的服务去承载。反过来,渠道和服务的加强,又能触达更多的用户,去实现规模的进一步增长。当smart已经拥有了起始的积累,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布局也在逐步完善,随着全新smart精灵#3开启交付,smart在20-30万元纯电市场的份额预计仍将继续攀升。
这种正向且快速的发展,也让smart在资本市场得到了认可。7月13日,smart宣布计划从资本市场募集2.5亿-3亿美元A轮融资,由计划投资1.5亿美元的天齐锂业领投,同时梅赛德斯-奔驰与吉利将继续按同等股比共同控股smart品牌全球公司。
在资本市场开启运作,意味着smart正在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有了资本市场的支持,smart的规模与影响力,有望像滚雪球一样进入新的加速循环。
写在最后
在很多人眼中,smart已经超越了一个单纯汽车品牌的范畴。smart品牌诞生的初衷,本就是为都市人群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用户也早已把smart当成一个代表潮流的新奢单品。正是由于这种与时尚奢侈品同宗同源的品牌价值,才让驱动方式的革新不会给smart的品牌认知造成困扰,甚至一台电动化、智能化的smart会让它的目标用户更加兴奋。
当很多新品牌在试图通过一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希望市场能够尽快记住他们时,当很多传统品牌在试图通过颠覆式的改变,希望市场能够尽快重新认识他们时,本质上他们都是在打造品牌。但即便同样作为电动“新人”,smart却能通过25年一以贯之的耕耘所获得的品牌资产,穿越汽车技术的革新周期,无缝跨入电动时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童济仁汽车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5-17 20:48:44
2023-05-16 00:22:05
2023-09-06 09:35:33
2023-05-14 11:17:52
2023-05-12 10:37:42
2024-01-18 14: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