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19:31:16 | 玩车网
——"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
随着3月30日小米集团的官宣,小米造车终于尘埃落定。之后两天,至少有手机圈、 财经 圈、 汽车 圈,甚至包括消费电子圈,"四大板块"联动,刷屏小米造车。小米这些年积攒的人气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对"小米凭什么造车?"的答案几言蔽之即可,仅作为后文铺垫所需。爆款新闻的价值,涨跌都同样快,大可不必为此流连忘返。
第一、有钱。
小米当期现金余额1080亿元。雷军说,"我们亏得起"。遵循计划,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达到100亿美元;
第二、有人。 玩车网
小米目前有超过1万人的研发团队。并且,基于智能电动车业务还将扩充5000人;
第三、有产业链。
小米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从小米手机到小米居家,再到小米笔记本等等,丰富的小米产品谱系,帮助小米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以及生产、制造体系;
第四、有拥趸。
不久之前,小米在一个近2万人的米粉群体展开智能电动车立项调研,有超过92%的米粉支持小米造车;
第五、有朋友。
从2013年雷军拜访马斯克之后,雷军个人+顺为资本+小米集团,利用7年时间,先后投资了50家新能源 汽车 相关企业,如果算上芯片产业,粗略估算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由此,上述五点深度赋予了雷军"不成功则成仁"的勇气。
——"将押上人生所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造车而战"。
——这就是雷军关于造车最笃定的态度。
当然,雷军的这句话采用了当下互联网 科技 大亨们"撩拨"粉丝时的惯用话术,打打感情牌,无可厚非。
但,小米造车,成立全资公司,不合资,不融资,雷军亲任CEO,这倒是实打实地奔着"大力出奇迹"的方向去了。
小米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
这个问题,雷军目前没有明示。
但小米10多年来,用门类繁多的产品共性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当靠谱的答案: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不出所料,小米 汽车 仍然会沿着这个思路实现量产。更遑论,距离小米 汽车 上市之日尚有些时日。
届时,几近白热化的纯电车的续航之争已经逐渐冷却,"马太效应"让市场上80%以上的纯电车产品在工程深度上大致相当 ,留下来的,就是"智能化"的较量。
——这应该也是小米所期望的结果。
小米一定会把它所具备的 科技 品质成功注入 汽车 之中,成为其强大的产品基因。通过走量,通过软件盈利模式,反哺硬件的"微利"。于是,性价比极高的小米 汽车 ,还被辅以炫酷的玩法,一如当初全网疯抢的红米手机一样。如此,小米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怎么造车才最大可能性的保证成功?"才是摆在小米面前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毕竟,之前小米不是一家专门 汽车 制造商。
谁来"替"小米造车?
估计这个问题一旦被提出来,首先招致"驳斥"的,就是这个"替"字。
自建工厂还是找人代工?
自建工厂?
当然可以,特斯拉不就是这么干的吗?新势力造车中威马也算是自建工厂。
且自建工厂的好处,显而易见。手握绝对的自主权,品控上相对可以更有把握。当然,对于造车成本的管控,也会更有力度。
但是,小米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自建工厂的选项大概率会暂时排除。
第一,"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看起来巨大。
但对于从零开始造车的小米而言,如果在考虑另行招募5000人研发团队所产生的费用,研发项目本身的费用,平台建设费用等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自建工厂的巨量投入,可能这100亿人民币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事实上,即便是蔚来找到了江淮代工,在2018年,蔚来也烧掉了240亿的现金储备。也就是寄希望于产品上市之后,销售符合预期,否则小米那100亿前期投资也不见得有多宽裕。
所以,初期预算与自建工厂的项目不符合。
第二,按照目前小米的规划,预计新车于2023年上市。
如果自建工厂成立,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小米还需要搞定产销资质,从申请到审批,从审批到获得生产资质,从获得生产资质到进入工信部产品名录,从进入名录到获得销售资质,这中间是要花时间的,也无法预计那个环节会出状况。
所以,进度规划也与自建工厂的项目不符合。小米造车,就这样,被诸多力量牵扯着,必然走到了寻求代工的赛道上去。
事实上,后来者有后来者的优势,蔚来、理想、小鹏为了产品快速达成上市目的的作业,小米还是可以抄一抄的。
最有可能找比亚迪代工?
之前,坊间传出长城代工小米造车的消息。但很快被双方否认。
事实上,长城代工的可能性极小。
长城手中的柠檬、坦克两大造车平台并非纯电平台,不能为小米所用。而长城的ME纯电平台+咖啡智能技术架构,倒是一个很好的组合,但是长城已经和宝马合作,合资公司光束 汽车 正在为纯电MINI的量产而努力。
更何况,长城还有氢能源产业的前瞻性布局,估计很难抽身顾及其他。
不是还有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吗?
这些国字号的队伍,除了运作机制上的限制之外,分别还有各自不能代工的原因。
长安的高端纯电平台还在研发中,自顾不暇,可以Pass;上汽在忙着R品牌的建设,更遑论上汽—阿里的智己 汽车 也需要占用大量资源,条件不允许;广汽埃安刚刚独立,正在"心高气傲"中,心不在此;北汽的条件倒是具备,只是小米会不会因为北汽的品控问题而被吓退呢?
所以,回头来看,似乎吉利和比亚迪最有可能。
吉利不仅手握SEA浩瀚智能架构,而且刚刚成立的极氪 汽车 ,本身就具有开放、包容的战略特性。双方各取所需,完全可以一拍即合。但阻断二者合作可能性的,可能恰好也是SEA架构。
作为全球智能造车的顶级架构,SEA的高智能化、拓展性、灵活性、成长性决定了当期内,其旗下产品的成本不可能低。所以,才有了首款产品极氪ZERO超过30万元以上的预计定价;所以,目前吉利品牌、几何品牌旗下的纯电暂时都还不能启用SEA架构。
反观目前小米产品的特性,"性价比"不都是始终需要保留的特点吗?小米造车与吉利SEA架构目前还不在一个频道上,只好暂时放过彼此。
更何况,百度已经与吉利接上茬儿了,小米再掺和一脚也不合适。
如此,比亚迪或许成为小米最终的选择。
比亚迪和小米很像,二者都在各自领域建立了全产业链生态。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自研芯片、E平台、国际化设计团队,电控、电驱技术……都让小米欲罢不能。
还有,二者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9年,小米把"最佳战略合作奖"再一次颁给了比亚迪;
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谋求上市,并开启多轮融资,小米表现得相当积极,早早稳坐股东的位置;
甚至,就在小米造车官宣后的第二天,比亚迪官方以《全面合作,襄助小米生生不息》为题遥相呼应。
虽然内容说的都是小米手机的事,但在这个"过于巧合"的时间节点,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更有意思的是,4月1日下午,比亚迪王传福由雷军陪同,造访小米北京 科技 园的照片在坊间流传,两位大佬是要把小米造车由比亚迪担纲的事情彻底坐实吗?
然而,必须要为上述泼一瓢冷水的是,事实上,比亚迪为小米代工造车的"故事"早在去年年底就随着小米造车的消息一起发酵,且有板有眼,连同车型、车名、价格和盘托出。
对此,2020年12月,比亚迪在其"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平台回应,目前比亚迪针对相关信息已依法取证,后续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声誉。望广大网友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比亚迪内部人士也明确表示,对此事没听说、不知情。
对上述文字加以推敲,比亚迪的反应确实够强烈。
如果此事只是没有官宣,而被流传,比亚迪大可不必用"依法取证"这样严厉的词汇。看起来确实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简单直接。
无论怎么看,小米要是选择代工模式的话,比亚迪都是最有可能的目标。
小米会选择"第三种"造车方式吗?
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外媒消息,3月29日,丰田与特斯拉正在考虑共同开发小型SUV平台。丰田负责提供硬件平台,特斯拉则担纲电子控制平台和软件技术。
合作一旦达成,特斯拉可以降低小型电动SUV的开发成本和周期,丰田则在软件系统上获益,两家公司各取所长,实现互补。
小米是有条件效仿的。作为世界最年轻的500强 科技 企业,小米"强软件"的特性足以吸引任何一家以硬件见长的造车主机厂,这其中当然可以包括比亚迪,包括吉利,甚至长城等。
也就是说,在小米依然保持不合资、不融资的初心之上,采取以软技术换硬技术的方式造车,不需要建厂,不需要建硬件平台,从而赢得时间和金钱。
但,这又和比亚迪代工滴滴有本质区别,甚至和江淮代工蔚来也有明显区分。区分点就在于,小米在这个过程中,有深度参与,有共享资源——参与品控,参与设计,共享软件资源。
这种游离于自建工厂,寻求代工之外的第三种模式,合作不合资,独立不孤立,或将成为小米造车最终的答案。
写在最后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有一个点始终被忽略。
——即,小米怎么卖车?渠道在哪里?这当是小米造车能否成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事实上,这应该是小米最不应该担心的问题。
当各大主机厂还在为产品圈层而烧脑时,当初在大学校园里以1999价格圆梦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刚刚好,成长为小米 汽车 的用户;
当造车新势力在为销售渠道建设而砸钱铺路时,数年来,小米在全国各大城市布局的数码产品门店已经为小米 汽车 的销售网络建设,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未来,在各大商场里看到小米 汽车 的展厅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吗?或许,它们就在小米手机的旁边,甚至可以装在一起。
电动 汽车 的风口已经来了,更何况今天的小米不是一只猪,而是一头狮子,一头老虎,甚至还长着翅膀,无论怎么看,小米造成成功的概率都不低。
毕竟,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雷军这里!
2021年3月,在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手机董事长雷军高调宣布,小米也要进军汽车行业,并宣称未来10年时间或将投入100亿美元。这是继雷军创办 小米汽车 十年之后再一次重大创业,同时雷军还豪言壮志: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为战。
此言一出,瞬间轰动全网,成为全球媒体和网友讨论的焦点,更有网友表示:小米出品,必属精品,上市必买。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小米汽车仍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期间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传闻,但始终都不是官方的信息,小米汽车神秘的面纱依然未被揭开,像是眸足了大招。
不过在近日,一则关于小米汽车首款纯电轿车配置和价格的信息刷爆全网,透露该消息并非外人,而是来自小米旗下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大概信息就是有网友通过“小爱同学”来询问:小米汽车定价多少?“小爱同学”便做出回复。
从回复信息来看,小米首款纯电动汽车共推出两个配置,其中标准版售价14.99万元起,搭载后驱单电机,WLTC工况续航里程800公里;Pro版售价17.99万元起,搭载四驱双电机,WLTC工况续航里程700公里。
教授一看这信息,确实很有小米风格,将性价比玩到极致,但仔细想想后 发现 不对劲,小米汽车再怎么拼性价比也不可能亏钱卖,800公里的续航里程、加上此前传出的中大型车定位、还带高级智驾功能等高端配置,才卖14.99万元,完全是不可能的。
单单800公里的纯电续航起码需要配备100千瓦时的电池组,按照动力电池1千瓦时1000元来算,这已经都去到10万元。截止目前为止,20万元以内还尚未有一款车型WLT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超800公里,实在是成本摆在那里。
而有关“小米汽车14.99万起售”的消息持续发酵,在6月26日,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对此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澄清,表示是一场乌龙,“小爱同学”闯祸了,直言那个信息是2022年5月有自媒体报道的猜想信息,被“小爱同学”抓取了该信息。
同时王化也提到:小米汽车明年才发布,现在怎么可能就有价格了呢?”网友在评论区也调侃到:小米汽车最终价格估计连雷总都不知道,严格意义上这不是“小爱同学”的回答,而是搜索引擎根据关键词关联排位的结果。这个评论也得到王化充分认可。
虽然是一起由“小爱同学”引起的乌龙,但也不排除这或许是小米汽车抛出的烟雾弹,看看这个价格下的小米汽车能够引发多大的热议。得到的事实是,消费者对于这个价格下的小米汽车非常认可,甚至感觉到惊讶,相比第一代小米手机只卖1999元还要令人振奋。
从市场强烈反馈不难看出,消费者对于小米汽车非常关注,甚至很多人指望小米汽车能推出一款颠覆性的产品,一款能把价格继续打下去的产品。
但事实真的可以吗?从教授从业多年的经验来看,汽车行业的技术复杂、门槛高,汽车产业链庞大,远远不是手机能够比拟,这或许也是雷军迟迟不进军汽车行业的部分原因。
而且如今的汽车市场格局渐次明朗,主流新能源市场以 比亚迪 为首的自主品牌领衔,高端新能源汽车则被新势力牢牢占据,小米汽车无论是面向主流还是高端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如果小米汽车想复刻小米手机的出道之路,则要与产业链和销售渠道非常完善的比亚迪、长安和吉利等头部自主品牌来拼价格;而如果走高端路线,则又违背了小米长期以来贯彻的性价比理念,且布局晚的劣势愈加明显。
另外,此时消费观念和水平早已不是十年前,在如今iPhone手机人人都消费得起的时代,曾经物美价廉的产品也已经不是消费者的首选,就连以1999元出道的小米数字旗舰手机,也早在多年前完成价格抬升,从最初的小米1仅需1999元到如今小米13 Ultra最高卖到7299元,且在这个价格下,依然卖得很火爆。
所以大家不要太指望小米汽车会推出一款9.99万元的产品,也不要奢望小米汽车会卖得很便宜,毕竟成本限制在那,加上小米要配备最先进的 高通 骁龙8295芯片、激光雷达、Xiaomi Pliot驾驶辅助系统、双电机四驱、双叉臂悬架等高端软硬件功能,这些可都是钱啊。
与此同时,从此前网上曝光的信息来看,小米汽车首款车型或为纯电动轿车,整体车身尺寸比 特斯拉 Model 3 要大,与 小鹏P7 相近,长宽高分别为4860/1980/1666mm。当然,这数据仅仅只是网上曝光,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所以大家简单参考一下。
至于外观方面的话,曝光的路试谍照都是包裹着厚厚的伪装,你说它是 保时捷 Taycan 还是新款特斯拉Model 3,估计都没有人会反驳,所以教授就不做过得评价。
动力系统方面不详,不过电池方面,据了解,标轴版车型的电池将采用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而Pro版车型则搭载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三元麒麟电池。
以上就是目前已知的信息,看出来有啥,教授只能说小米汽车不会很便宜,也不会很贵,依然会是那个在同级别里具有很高性价比的一员。且在此前雷军也表示过:所有小米产品的硬件利润率不能超过5%,甚至小米供应链内部人士爆料:其硬件整体利润率定在1%以下,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小米汽车真的可能会一鸣惊人,价格或许不会太低,但其配置、性能、智能化等方面会给到我们物超所值的感觉。
最后,小米在数码产品、日用百货、厨房电器、潮流家居等领域都取了成功,且深得消费者信赖,并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包括教授在内,网购产品时,或多或少都会考虑小米产品,这也许就是小米的魅力所在。
不过相比于这些,汽车作为除商品房外最大件的消费品,消费者在选购时一般都比较慎重,优先选择品质好、有保障的产品,能够大大降低试错成本。所以对于小米首款汽车,教授坚信很多人内心是非常支持,但真要真金白银去支持,或许就没那么容易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玩车网(https://www.ssxw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3汽车行业盘点:年度十佳新车的相关内容。
1. 仰望U8:这款由比亚迪打造的新能源越野车,以其独特设计和强大性能,成为国产越野车的佼佼者。它不仅集成了先进技术、高效能和高安全性,还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两米八多大轴距+巅峰颜值,奇瑞新能源电动车上市,年后可订车奇瑞新能源最近爆出了一组家族的全新纯电动SUV车型专利图,让不少人心动不已。这台车的内部代号是S61,从外观看就十分动感前卫。而且奇瑞透露这台车是来自于奇瑞的全铝纯电动平台,会在明年的年终上市,过完年就可以订车了。尺寸看它的个头十分威武霸气,两米八还多的大轴距让人十分喜爱,很多人看过都认为这是一台拥有保时捷和领克身上元素的新车,来看
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十名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向选择这种环保、省油的新型交通工具。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涌现出来,它们互相竞争,最终呈现出了如今的排行榜。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十名的介绍。1.特斯拉ModelS90D特斯拉ModelS90D在市场上一经推出便以其出色的性能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如今已经成为新能源汽
比亚迪秦油电混合价格2022款多长宽比亚迪秦油电混合价格及车身尺寸:比亚迪秦2022款的油电混合车型售价为16.83万元,车身尺寸为4675mmx1770mmx1480mm,轴距达到了2670mm,轮胎规格为205/55R16。比亚迪秦油电混合外观设计:尾部设计亮点在于贯穿式镀铬饰条,提升了整体的精致感,黑色涂装的车尾造型赋予了它独特的视觉效果。关于比亚
实拍原生纯电奇瑞eQ715万级全铝车身做到平民价?在奇瑞新能源战略下推出的重磅车型之一,奇瑞eQ7主打务实和超高性价比,15万的价格全铝车身做到了“油电同价”的亲民车型,目前已经正式命名为“奇瑞舒享家”。NED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里程为512公里,主要竞争对手为比亚迪宋PLUSEV,那么这款车究竟实力如何?能否挑战宋PLUSEV、吉利银河等车型呢?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奇瑞eQ系列销量破十万,奇瑞新能源将以何为报?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当下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不少传统自主品牌也都相继推出了自家的新能源品牌。不过要说谁在自主新能源品牌中更有发言权,当属比大多数品牌更早踏入这片领域的奇瑞新能源。在不平凡的2018年,奇瑞新能源更是迎来了自己的爆发之年,一年收获6万用户的加入,实现了销量翻番,其实力可见一斑!诚然,这些都仅浮于表面,奇瑞新能源在背后的默默付出
在最“血腥”的战场上,吉利银河L7凭啥销量过万?要知道吉利银河L7上市第二个月就销量过万有多难,就要明白插混市场现在的拼杀究竟有多“血腥”。最近一年,混动技术迭代的速度几乎超过了之前的十年,15万的车几乎除了激光雷达其它都是满配,超过15万起售甚至就无人问津……车企们似乎是要卷到对手无路可走才肯罢休。在这种情况下,一款车想要只用一个长项在插混市场拼出头已几乎不可能。简单来说
吉利发力新能源!下半年推银河L6/E8等6款新车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表示,下半年吉利汽车将至少推出6款新能产品,涵盖中高端轿车、SUV、混动和纯电等细分市场,加快新能源产品的上市节奏。为何吉利这么看好新能源市场?数据显示,吉利汽车7月新能源销量41014辆,雷神智能混动单月销量破万,极氪、几何等品牌销量环比大幅增长,新能源渗透率接近30%,吉利在新能源市场尝到了甜头。
续航可达665公里,吉利银河E8动力参数信息曝光此前,吉利银河旗下“智能纯电E系列”首款车型银河E8的申报图已经在工信部官网得以曝光,随着时间的推进,近日,我们又从相关渠道得到了新车的动力参数信息。银河E8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外观方面,银河E8和之前亮相的银河之光原型车比较相似。前格栅和其它纯电车型一样,均进行了封闭处理,并配有向前凸起的
2024-03-01 04:55:43
2024-02-05 11:05:12
2024-01-12 20:26:52
2024-02-28 20:26:26
2024-05-18 17:38:25
2024-05-13 03: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