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 14:21:08 | 玩车网
试驾新能源汽车,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实地研究,对我来说并不容易。首先对试驾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次试驾是比亚迪:
比亚迪大族目前的销量非常好。如果您订购汽车,则需要等待大约一个月。 2020款四驱高性能版我试驾27W左右,0-100m。我记得销量上说3.9秒?充电可行驶约550公里。这个价格和性能让小鹏和特斯拉处于同一水平。非常划算。比亚迪大汉的内饰比较吸引人,没有那么多花哨,偏向于沉稳。我觉得比亚迪的外观确实提升了很多,对国产车的整体外观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次试驾的小鹏:
小鹏P7的外观和内饰充满科技感。年轻的朋友可能更喜欢它。我试驾了后驱版,价格27W左右。同价位0-100米做不到比亚迪汉。后驱版可充电约580km。事实上,市场上的有轨电车根据不同的使用习惯,估计有20%左右的折扣。目前,销售人员表示,订购一辆车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核心和材料。在这几家公司中,小鹏已经等了很久。在我看来,小鹏的车子的外观和内饰比韩系的要先进一些。这就是造车新势力的优势。它没有过去的记忆,并使用新的美学。相比之下,还是可以在汉族中找到不少老爷车造型。与年轻人相比,小鹏的优势更大。
第三次试驾是理想:
理想one,这款车只有一种配置,就是六座SUV。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偶尔带父母出去旅游,我觉得挺好的。有很多空间和风格。它混合了石油和电力。好像纯电可以跑188km?拜托,你好像告诉我你能跑600公里?主要是油驱动。理想情况下,依靠一辆车让市场记住它,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我试驾的理想感觉会比其他四款更舒服。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突然换电车的感觉,33W左右价格也不高。不过后排和第三排有点空,总觉得有些不足。
第四次试驾是蔚来:
不知道为什么要试驾前三家店,我对未来没什么感觉。它没有那么新鲜,无意冒犯,车内装潢和价格无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觉得外观还可以,但我个人觉得内饰太沉稳了,年轻人可能不太喜欢,而且价格比其他三个都高。随便选的话要40+,感觉有点受不了。
第五个试驾是特斯拉:
特斯拉给我的感觉就是简单。内饰比小鹏和比亚迪简单。按钮很少。去特斯拉试驾的时候已经快5点了。人还是很多的。我还在和别人竞争试驾我的试驾是 Y 型。如果我订购一辆车,我不得不等待大约一个月。我发现有人在现场订购汽车作为选择。我去那里卖车,所以我等了30分钟才试驾。我测试了后驱版,好像是标配,没有运动版的加速功能。一次跑540km的价格好像是27元左右。价格高于同级别的比亚迪汉,和小鹏P7差不多。喜欢极简科技风格的可以选择特斯拉,但是我总觉得整体的外观是那么的清爽。玩车网
以上是小编本人的试驾体验,希望对各位有意向购买以上几个品牌的车主有一点参考意义,当然,各位读者也可以自己选择去实际体验驾驶,体验感受还是非常舒适的。
在国内汽车市场,每卖出三辆车,就会有一辆新能源汽车。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凭借着短途可纯电、长途可加油的优势,占据这不小的市场份额,成为时下最热门的一类产品。各家车企也纷纷推出有自家特色的混动系统和混动车型。作为国产品牌的引领者之一,
长安
汽车也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套由P2电机加六档三离合变速箱组成的长安智电iDD混动系统,并逐渐在自家的产品上实现普及。
那么提到长安UNI-V,你会想到怎样的人群画像呢?如果我的话,相信一定是年轻人第一台车,刚成家又或者刚毕业有一点点小积蓄,既可以满足自己运动、时尚、个性的追求,又可以满足日常买菜、带娃的多用途。那当长安UNI-V与智电iDD混动系统结合,又会带来怎样的人群画像呢?经过长途试驾后,今天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长安UNI-V智电iDD究竟表现如何?
其实从长安UNI-T上市起,长安UNI系列这套非常未来感的家族设计,就让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在后续的UNI-V和UNI-K车型上,这套家族式设计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UNI-V智电iDD在整体外观上延续燃油版车型设计,无边界式的前进气格栅,两侧三角形的进气口配合窄条式的前头灯,整体造型十分富有动感和科技感。
车身溜背式的整体造型,非常有“国产A7”既视感,隐藏式门把手也更符合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理念。尾部可升降电动尾翼更是将运动、科技诠释的非常到位。
车内设计也与UNI-V燃油版车型一致,三段设计的液晶仪表,信息展示的非常全面,悬浮式中控屏与仪表前后交错,保证驾驶员视线同时也让整车内饰更有层次感。方向盘采用上下平面的造型,让驾驶员视线更加宽阔,但个人呢觉得使用起来还是有些别扭。
长安UNI-V智电iDD这套混动系统采用国内比较少见的P2架构,简单来说就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中间放置了一个电机,它需要完成给发动机调速、发电、驱动三类功能,所以它整个控制的逻辑相对于
比亚迪
DMi超混系统要复杂很多,相比而言,在车辆处于馈电状态下,它的动力也并不会有明显的下降,但由于六档三离合变速箱,它的整体驾驶感受上会更接近燃油车的感受。
实际驾驶过程中,在EV纯电模式下,125kw最大功率的电机足够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驾驶习惯,当切换到HEV混动模式下,由于电机自身动力比较充足,发动机介入并不会特别频繁,哪怕是深踩油门,发动机也不会立刻进入,当发动机介入驱动与退出驱动时,也没有那种油电切换不连贯的感受。
整体底盘与悬架的调教上也比较运动,在弯道整体的支撑性表现都很不错,在紧急制动和快速变线过程中,能够拉住整个车身,不会有很明显的横、纵向的俯仰。
纯电续航113km,官方馈电油耗4.2L/100km,0-100km/h加速6.5秒。单看这些数据,长安UNI-V智电iDD在同价位车型中表现的还是相当亮眼的。作为年轻消费者,又或者说喜欢个性运动轿车的你,长安UNI-V智电iDD让你心动了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引擎,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相较于一众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喧嚣,背靠着比亚迪和戴姆勒这两大巨头的腾势明显要更加务实和低调,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合资新能源品牌在过去的近10年中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仅仅来自于大街上不时驶过的“X马专车”。
直到2019年的广州车展,腾势带来了他们最新的作品—腾势X,而我们也在2020年的成都国际车展之前拿到了腾势X插电式混动(以下简称PHEV)版的试驾车,那么在四天的亲密接触之后,我们怎么评价这款车?请看接下来的文章。
外观设计:化繁为简
围绕腾势X的车身环顾一周,我的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落在左右翼子板和尾箱盖上的“Styled by Mercedes-Benz”徽标,尽管腾势X的外观轮廓上总是不免让人想起它的近亲比亚迪唐,但不得不承认梅赛德斯-奔驰的确为腾势X打造了一幅更加简洁优雅的格调。
相较于纯电版的车型,腾势X PHEV在前脸保险杠上开了一条细长的进气口,同时前保险杠两侧的进气口也进行了镂空处理,内部隐隐若现的散热器提醒着我们其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身份。
来到车身侧面,运动版车型搭载的22英寸风刃式轮毂与内藏的Brembo制动系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视觉的焦点,265/40 R22的轮胎规格颇为夸张。
而同样圆润饱满的车尾造型则以形似狭长“眼罩”的贯穿式尾灯点缀,与前脸造型进行了非常好的呼应。
内饰空间:Styled by Mercedes-Benz
实际上相比外观,腾势X在座舱内部的梅赛德斯-奔驰气息更为厚重,不但在整体布局上采用奔驰风格的环抱式座舱设计、空调出风口的样式,甚至门板边的座椅位置和功能调节钮与我们在奔驰车内见到的一模一样,连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的风格、字体以及7色氛围灯的布局,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奔驰。
而悬浮于中控台上那块堪称“巨大”的15.6英寸高清触控屏则明显传承自比亚迪唐,当然,这块屏幕同样可以进行横竖屏的旋转切换,至于功能,完全与一块安卓系统的平板电脑无异。
以腾势X的尺寸以及2820mm的轴距,腾势X的乘坐空间是绝对充裕的,不仅如此,它的座椅前后调节的行程更长,靠背调节角度也更自由,再加之全景天窗、平整化的地板布局,全车7个座椅的乘坐空间均是令人满意的。
驾驶体验:动力足,底盘舒适
作为一款插电式混动车型,腾势X PHEV搭载了比亚迪第三代DM技术,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拥有141kW和320Nm的最大输出,配合前后桥搭载的双电机,最大综合输出达到惊人的431kW和950Nm,即便是面对腾势X PHEV不低的体重,也能在4.3秒将其从静止加速至100km/h。
腾势X插电混动车型提供了EV(纯电)和HEV(混动)两种动力输出模式,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会默认采用EV模式。
实际开起来的行驶质感上,腾势X似乎也得到了奔驰的真传,纵使拥有强悍的动力储备,腾势X PHEV的加速表现却非常线性,整辆车的行驶逻辑是先电后油,低速纯电为主,速度起来后发动机介入工作。
这种模式下,它就是一台纯电动车,由前后桥电动机来驱动车辆(发动机不工作),行驶起来动力输出平顺,NVH表现也是最好的。
但腾势X PHEV运动版作为一款插电式混动车型,20kWh的电池容量仅能支持最长81km的纯电行驶(NEDC工况),当电量低于15%时,系统就会强制进入混动模式,低速纯电,速度起来后发动机会介入驱动。
在电池电量不足、发动机需要频繁启动介入的工况下,发动机的震动和噪音还是会较为明显的传递到车内,此时的车厢内NVH表现就要稍打折扣。
底盘方面,尽管腾势X PHEV?运动版看上去带有几分性能SUV的特征,但实际的底盘回馈确实完全的舒适取向,同时在FSD减震器的加持下,腾势X底盘的反馈也相当具有高级感。
总结:作为比亚迪和戴姆勒最新的合作成果,腾势X并没有建立独立的销售服务体系,而是通过奔驰体系来进行销售和服务,仅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比亚迪和戴姆勒对于腾势X产品力的信心。而在数天的试驾体验之后,我们也的确能够感受到比亚迪和戴姆勒的确是将双方的长处都融合在了这款车型当中,堪称一款集大家所长之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9-02 01:54:12
2023-05-17 20:48:44
2024-01-04 18:13:32
2023-12-22 17:49:37
2023-09-06 09:35:33
2023-09-02 02:54:25